我的孩子兩年前隨著爸爸外派,到維也納繼續完成高中的學業,其特殊的奇遇不知羨煞多少人,但這真的只是外在的表像,中間他吃多少苦,除非你親身經歷過同樣的狀況,否則絕對無法感同身受。
做決定的時候,一方面訊息錯誤(對於外籍生兩年不用考核,實際上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,高中階段完全沒有豁免),另外一方面國際學校學費高昂(每學期最基本學費60萬台幣起跳,還不包括其他各項雜費,而政府補助有限,我們無法預估高中及大學總共會讀幾年,這筆費用對我們來說真是沉重負擔),所以幾經思量,決定讓IAN讀當地德文社區學校,接觸到真正的歐洲教育(國際學校是貴族學校,又自成一種階層),但這也才是苦難的開始。
維也納的學制是444,國小四年,國中四年,高中四年,因為IAN不願浪費太多時間,所以直接從高中二年級開始讀起,一個德文從0開始台灣來的學子,到一個全面說德語的教學環境(雖然來這,在語言學校學了半年的德文,但馬上要用德文學德文文言文,用德文學所有高中科目如歷史,地理,數學,甚至音樂,美術等科目外,還有必修第二外國語文英文,第三外國語文西班牙),你能想像那狀況嗎!真的只有一個”慘”字可形容。所以IAN說:在台灣他畢竟是得到掌聲,獲得老師肯定的學生,在這兒,就跟一個笨蛋,白癡沒兩樣。
高二第一個學期,必修十一科,聰明的各位,可以大膽的猜一猜過了幾科?請睜大眼睛注意看,謎底揭曉,只過了一科體育(考踢足球),因為就算音樂,美術科目都要用德文考美術史音樂史,談何容易?!舉例來說:歷史考兩題申論題,連題目都看不懂,回到家查字典,才知道原來一題題目問:如果誰沒實施改革,那麼現在的歐洲會是什麼情形?顯然你要知道他是誰,然後知道他從事什麼改革,最後是知道透過他的改革,現在的歐洲狀況,再反推回去才是答案,重點是IAN連題目都看不懂,還談什麼答題。
一個學期結束,向爸爸求救,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,用卡內基的激勵方式,要他加油!他毅然沒有理由的關閉布落格半年(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兼顧,但又愛面子難以啟口他的困窘狀況),決定全力絕地大反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