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遠方焦慮的母親,在先生同事的太太建議下,我們為他找了三個家教,一位是漢飛哥哥(高一從台灣來維也納,現在已是大學生,背景與IAN雷同,只差因其父親是外交官,所以小時候在德國待過六年,所以有語文的優勢),希望能借重他的經驗,減少過程中挫折,帶著IAN度過這層層的難關,一位是詩恩叔叔(自己是小留學生,一路帶著弟弟一起在維也納求學,現在有正當工作,結婚生子定居於此,當初漢飛高四父親回台任職,曾住在詩恩家受他照顧),希望能像他當初帶漢飛一樣,再帶一次IAN。在父母誠心的請託下,勉為其難的答應一個星期二次(因為自己有工作,還有家庭小孩要顧,時間有限,所以答應幫忙,真是情義相挺),除了加強德文,外加受挫時的心理諮商輔導,我永遠記得他的經典名言是:站在原地,什麼都沒有,一定要往前走,就算遍體麟傷,爬都要爬出去。另外因當地高一學生就開始學西班牙文,IAN又慢了同儕一年,所以又請了一位西班牙文家教,死鴨子硬上架,臨時惡補又從0開始。
這些都是IAN求學階段的貴人,但是在學校並非一帆風順,東西方教育有明顯的差異,大部分的老師對外籍生要求標準,並沒有因為語言的隔閡,給予某些方便,他們認為既然選擇高中就讀,將來就要繼續升大學,所以就必須要達到這個階段的程度,同學之間也不會因為你跟不上而願意教你(他們不欺負你就算阿彌陀佛了),永遠是”法”放在最前面,那像台灣孩子對於阿兜ㄚ散發出熱情的呵護,溫暖的善意,難怪台灣人以特有的人情味聞名,其實這也是我們觀光最重要的資產。
高二下也必修十一科,成績單發下來,過了六科,兩科得1(最好),四科得4(60分及格,勉強過關),其他五科連分數都沒有(表示連補考5都沒機會),學校給了兩條路:一是轉學,一是留級,IAN班上只有兩位外籍生,一位選擇轉學,我們選擇待在原校,當然也就是別無選擇的被留級了。
一個台灣壢中程度的孩子,要如何調適自己被留級的打擊,繼續走下去,這才真正是一門學問。